天气预报 天气资讯 江西天气“春雨如膏”也有愁 春旱是灾亦资源

江西天气“春雨如膏”也有愁 春旱是灾亦资源

发布日期:2016年04月06日10时40分

“春雨贵如油,春旱灾如火”,这几乎成了常识。我最早也这样认为。可是,后来发现它有些绝对化。继续思考研究,便得出了看似矛盾的本文大标题。

“春雨如膏”,价比黄金

华北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,可是那里却“十年九春旱”。例如,如果小麦灌浆期少雨,麦粒灌不上浆,即使前期生长一切良好,小麦丰收也会泡汤。所以在自然条件下,冬小麦的产量几乎和雨量成正比。因而才有“春雨贵如油”“下雨等于下粮食”之说。

“春雨贵如油”

最早可能是从“春雨如膏”来的。“膏”形容春天雨水可以像脂膏一样滋养农作物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鲁襄公十九年,鲁国季武子出使晋国拜谢其出兵帮助时曾说:“小国之仰大国也,如百谷之仰膏雨焉,如常膏之,其天下辑睦,岂唯敝邑。”宋《至治集》中还有“春雨如膏三万里,尽将嵩呼祝尧年”之句。后来才转化成了白话化的“春雨贵如油”,例如清李光庭《乡言解颐》中说:“春雨贵如油,膏雨也。”所以,历史上虽曾有人把“春雨如膏”错听成“春雨如糕”的著名笑话,但意思倒是不差的。

最近,阎崇年先生讲《大故宫》中曾说到,慈禧太后钦点的清朝末茬状元刘春霖,主要也是因为当年春季特旱,喜其名吉利而取的。其实我想,“春霖”之名多半也是因为他出生地多春旱,为盼春雨而起的。

历史上对春雨价值评价最高的,可能要数明代的大学士解缙。《解学士诗话》中,有如下一段:君王见三月(农历)下雨,宣解缙来问:“此雨价值如何?”解缙奏曰:“墙院玉阶湿,地下利能深(下渗增加土壤湿度)。问臣多少价,遍地是黄金!!”

“春雨贵如油,多了又发愁”

不过,我国却并非处处都“春雨贵如油”。“春雨贵如油”主要只是指华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的事。

1967年春夏,我受派到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甘南县太平大队蹲点,总结大队书记、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吕和的看天经验。吕和根据多年积累的“看天看地种庄稼”的经验,使太平大队粮食产量始终比周围地区高出近1倍。

我一到当地,就听说当地也有“春雨贵如油”的农谚,只不过后面却还加上了一句“多了又发愁”。

原来,黑龙江嫩江地区的春天虽也偏旱,但因当地纬度高,气温本已比华北低了不少。因此,如果春天再多点阴雨,阳光热量减少,就会使地下冻土融化慢,种子不能正常发芽。即使发了芽,生长也慢。生育期延迟的结果,使到了秋天作物还未成熟时就遭到霜打,收成便很差(农业气象学中称之为“延迟型冷害”)。所以说“多了又发愁”。

我认为,吕和经验成功的原因,主要在于他能根据当地立春节气后一段时间内携雨东风出现的频率,比较准确地预测当年雨量偏多或偏少,从而合理地选用合适的农作物品种,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。例如,带雨东风频率低的,即少雨高温年多种喜热耐旱的高粱等高产作物;带雨东风频率高的,即多雨低温年则多种喜湿耐低温的大豆。大豆产量虽然稍低些,但可保证有收成。

其实,华北地区春雨多了也会发愁,只不过雨量的阈值比东北地区高许多罢了。例如1964年华北春雨过多,引发冬小麦大面积锈病,也大大减了产。

更有甚者,我国新疆地区还有“下了就发愁”的。这是因为干旱地区庄稼主要依靠引水灌溉,土壤中盐碱较重。而当地偶有的春雨一般又下得很小,只能湿一下地皮,对庄稼并没有什么作用。可是雨后盐碱在地表形成土壤板结,却会影响种子出苗。因此,雨后反需紧急中耕松土,助苗拱出土表。所以,灾情严重时甚至还要重新播种(农业气象学中称之为“雨害”)。

此外,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本已是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因此,一旦春雨再额外偏多(一般同时有冷空气南下),就会造成水稻烂种、烂秧等低温灾害。如果重新播种,不仅损失良种、增加生产成本,还会因延误农时而增加后茬作物遭秋季冻害的危险。

可见,如膏春雨,过多了也会从资源转化为灾害。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如此。解缙就曾有一首《春雨》诗:“春雨贵如油,下得满街流。跌倒解学士,笑煞一群牛。”这是因为,往年扬尘的街头,因春雨而地滑如油。也许因为解缙摔得很滑稽,也许是连滑几跤,见者才哄笑。据说后来有人批评解缙用“牛”不雅,因而后来解缙又改了诗。那是后话。

春旱其实也是资源

由于干旱能使作物减产,因此一般被认为是绝对的灾害。其实不然。

作物生长必须同时具备4种资源。其中阳光和二氧化碳,在水分参与下,经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(作物茎叶、子粒等);热量则保证作物顺利度过各个生育阶段和不受冻害。

其实在干旱发生时,实际上只是水分缺乏,而阳光、热量资源恰恰因为干旱时云雨少而更加丰富。不是吗?过去,没有灌溉的冬小麦,旱情严重时亩产曾只有几十千克,而同时有灌溉的田块可达几百千克,比无灌溉条件下正常年景还要高产许多。这就是因为此时阳光、热量资源特别丰富的缘故。

上述黑龙江嫩江地区甘南县太平大队,春旱年份也是因为阳光、热量充足,才可以种需热量多的高粱、玉米等高产作物,而春雨偏多的年份反不能。

我们再看西北干旱地区。这里因为纬度比东北低,雨量也更少,干旱时阳光、热量更多了。例如吐鲁番盆地现在广植需热量很多的长绒棉(我国只有这里能生产长绒棉),而同纬度上东北地区连普通棉也长不好;南疆塔里木盆地南部还可以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甘蔗,而甘蔗在东部地区要到长江以南才有种植的经济价值。

干旱还有一项特殊的“本领”,可使瓜果特别甜美。因为干旱时昼夜温差特别大,白天高温可以制造更多的糖分,而夜间的低温则使白天积累的糖分消耗降到最低限度。它使新疆地区的瓜果糖分比东部地区平均高出1/5。据研究,生长期中平均昼夜温差每升高1℃,或日平均气温积累每增加500℃,都可使瓜果糖分增加1%(新鲜瓜果糖分一般最多也只有10%~20%)。这就是为什么东部地区瓜果引种新疆时糖分显著增加,而新疆瓜果引种东部时糖分立刻显著下降的原因所在。

实际上,可以说,世界上许多产量最高、质量最好的作物也都生长在有灌溉的干旱地区。例如,埃及的长绒棉,澳大利亚的小麦,以色列的鲜花和蔬菜,以及我国吐鲁番的葡萄、哈密瓜等。如果没有了干旱气候,即没有了丰富的阳光、热量,也就没有了以上高产优质的经济作物。

说到底,即使没有灌溉的干旱地区,也广泛生长着许多耐旱的高级经济作物和药材(湿润地区不能长或长不好),如甘草、发菜、沙棘、枸杞和肉苁(cōng)蓉(“沙漠人参”)等,而且其中有的已发展成了大产业——沙产业。

2012年2月22日《科技日报》上还有类似的“白霜(白色盐碱)变真金白银”的报道。现在已经在干旱、盐碱、海滩地上培育出了不用农药、不用化肥,可只用海(咸)水灌溉的蔬菜海蓬子(可用来减肥),国际市场价每磅8美元。深加工产品“海水蔬菜调味品”每瓶(35克)14.8欧元。海蓬子特别耐旱的特性还可用于干旱地区大面积绿化。2011年,“绿海碱蓬1号”已经覆盖了干涸的内蒙古查干诺尔3万亩湖底(项目已在内蒙古通过鉴定)。所以正是应了那句俗话:“世界上没有废物,只有尚未认识的资源!!”

再说远点,地球上正是因为有了干旱气候,才诞生了多种多样的系列耐旱动、植物,从而大大丰富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。

来源:气象知识